在我國大規模新建晶圓廠的大背景之下,外國企業在成熟制程芯片領域的市場份額極有可能迅速被擠占。
據相關數據表明,在2022年和2023年期間,中國企業所生產的成熟制程芯片(28NM及以上),其報價相較于海外競爭對手普遍低20%-30%。即便在前些年半導體普遍短缺致使價格大幅上揚的形勢下,這樣的價格優勢依然存在。
成熟制程芯片雖然在技術層面不及先進芯片那般復雜,但它的重要性卻不容小覷。該工藝歷經長時間的市場考驗,技術已然相對成熟,不僅生產成本較低,而且穩定性頗高,主要集中于中小容量的存儲芯片、模擬芯片、MCU、電源管理、模數混合、傳感器、射頻芯片等方面,在消費電子、汽車、家電以及醫療和工業設備等諸多領域都有著廣泛的應用。
就芯片的需求數量而言,28nm及以上的成熟工藝芯片占據了全球約四分之三的份額,而先進工藝芯片僅占四分之一,由此可見,成熟制程芯片對于芯片廠的現金流起著至關重要的支撐作用。
有預測顯示,到2027年,中國在成熟制程芯片市場的占有率將從2021年的31%提升至39%,這一數據幾乎是2015年的兩倍之多,屆時中國有望在成熟制程芯片領域占據主導地位。
近年來,中國大力興建了大量的芯片生產線,使得芯片產能得到了大規模的提升,在未來,成熟制程芯片很可能會出現價格大幅下降的情況,甚至有可能淪為“白菜價”。
顯然,中國企業在成熟制程芯片領域不斷進行擴張,并通過低價策略積極搶占市場份額,這一系列行為讓海外企業切實感受到了史無前例的巨大壓力。
部分行業專家指出,在未來的發展進程中,美國極有可能會對中國成熟芯片的產能產生依賴,而28nm及以上的成熟制程芯片,或將成為未來中美在半導體領域競爭的又一關鍵前沿陣地。